首先中國的歷法體現(xiàn)了了天人合一的至高精神,陽歷(公歷)是太陽歷法,陰歷(農(nóng)歷)是月亮歷法,地球歷法,此后是落實到人身上的個人歷法,比如,天干地支,時辰。
總之,各種歷法都圍繞一個中心,都有其依據(jù),彼此互補,相輔相成,并行不悖,并能形成一個大一統(tǒng)的體系:
公歷是太陽歷,紀年,陰歷是月亮歷,紀月,天,是地球歷法,紀日。
全世界現(xiàn)在比較通用的是公歷。英文叫做Gregorian calendar,直譯就是格里歷,是由羅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(不是派克哈)在1582年開始實行的。
在1582年之前,西方主要使用的是儒略歷(Julian calendar),是由羅馬統(tǒng)帥儒略·愷撒在埃及亞歷山大的希臘數(shù)學家兼天文學家索西琴尼的幫助下制訂的。不過因為這種歷法摻雜了一些宗教因素,導致一些非常時期閏年不能被正常宣布,所以和太陽運行的規(guī)律慢慢發(fā)生了偏離。
中國的歷法叫法很多,但基本都是對應的:
如果把格里歷叫做公歷(common calendar),那么中國的歷法相對應的就叫農(nóng)歷,農(nóng)歷叫做agricultural calendar,新聞聯(lián)播里面就經(jīng)常說“今天是農(nóng)歷……”;如果把格里歷叫做陽歷(Yang Calendar),那么中國的歷法就叫做陰歷(Yin Calendar),這種說法滬我個人感覺比較民間,我們?nèi)粘I钪薪?jīng)常會說今天是陰歷幾月初幾這樣;格里歷也被叫做新歷(new calendar),這時中國的歷法往往就被叫做舊歷(old calendar),相信大家還記得魯迅先生的《祝福》開篇“舊歷的年底畢竟最像年底”。
很多人以為我們的陰歷是純粹憑借月亮來推算的lunar calendar,但事實上現(xiàn)在使用比較廣的純粹的lunar calendar是伊斯蘭歷法(Islamic calendar),我們的陰歷其實是一種lunisolar calendar,會同時參考太陽和月亮的運行,lunisolar這個詞,一看就是lunar和solar在一起的感覺,在漢語里我們就叫做陰陽合歷。不過有時候為了簡便,我們也把中國的歷法叫做lunar calendar.
另外還有一種叫法就是把中國的歷法叫做夏歷(the Xia Calendar),因為根據(jù)《史記》(英語中叫Records of the Grand Historian)記載,這種歷法是在夏朝產(chǎn)生的。
那么端午的五月初五怎么說呢?可以說成是the fifth day of the fifth month of the Chinese calendar,也可以說成the fifth day of the fifth lunar month.
其他請參考大連信雅達翻譯公司此前的大年三十(大晦日),那篇文章,進行全面了解 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