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做翻譯的,特別是做口語翻譯的,都非常注重聽力的培養(yǎng)。網(wǎng)上可以找到各種經(jīng)驗的分享,各種方法都有,這些方法對聽力的訓練和培養(yǎng)都非常有幫助,我們大連翻譯公司的創(chuàng)建者也是這么一路走來,但是,回過頭來,從山頂往下看,有些風景卻豁然開朗,不在像攀登途中那樣看不清方向,因此,想用這篇文章為翻譯學習的后來者提供一盞指明方向的明燈,哪怕僅有一點光亮。
聽力的本質(zhì)是什么?是對發(fā)言人邏輯的預(yù)判,中國有句俗語叫做“胸有成竹”,如果頭腦中沒有一個整體的竹子的形象的話,是無法畫出傳神的竹子的。聽力也是如此,一個詞匯量和名句儲備量少的翻譯人員,即使聽得再清晰也沒用,因為“聽力”的本質(zhì)不在于“聽”的本身,而在于和自身儲備的詞匯相比對的完整程度。這種聽到的信息要依托原有的記住的詞匯、句子等才能激活,當二者達成一致,完美契合時,這個聽力才是完美和成功的。內(nèi)因才是根本。
那么翻譯的聽力要如何培養(yǎng)?
1.牢記詞匯,加強詞匯量的儲備建設(shè),并將它們?nèi)跁炌ǎ蔀榉g自身的一個組成部分。
2.加強使用訓練,就是激活。這個方法狠多了,大連翻譯公司在此不再贅述。
3.前者是根本,是基本素材,后者是搭建,將其活用。
在文末,讓我們引用日語當中的一個俗語(諺ことわざ)、來加深理解:袖(そで)なし振らぬ。翻譯成漢語就是:巧婦難為無米之炊。
沒有米尚且無法做成飯,沒有詞匯量的儲備,可能擁有高超的聽力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