但是教科書的編寫者有他的著眼點,通常本著通俗易懂的角度,進行單詞釋義,避免牽扯太多的背景和其他信息,以免給初學者太多的負擔,但是凡事有一利必有一弊。教科書的單詞釋義在追求淺顯化的同時,失去了橫向的比對,這一點對普通學習者影響是不大的,但是對以翻譯為業(yè)者的長遠影響是巨大的,我們大連翻譯公司感受到這一點也是在20年以后了,經(jīng)過不斷的探索和發(fā)酵,才有了對單詞翻譯的今天的見解。
今天我們以兩個日語單詞翻譯為例,看下為什么要走出教科書翻譯的窠臼。
1.留守電話(るすでんわ)當初教材上的寫的意思是“無人值守的外出電話",老師在講解時也說是”外出錄音電話,可以回家后再聽“,因為我們中國有”留守“這個詞,比如留守兒童,所以在講這個詞與母語比對時,發(fā)現(xiàn)跟我們中國語恰好相反,一個是外出的,一個是留守的,因為我們知道,日語來源于漢語,二者同源,盡管意思上有細微的差別,但是整體上還是想通的。但是在這個詞上出現(xiàn)了完全相反的意思呢?由此百思不得其解了十幾年,當然這跟筆者的個人認知和立即有關?,F(xiàn)在經(jīng)過比對、在實際中的應用終于明白,”留守電話“的留守是對于電話而言的,是電話在留守,意思和我們漢語的”留守兒童'的留守是一致的。所以“留守'這個詞,無論在漢語中還是在日語中意思是一致的,根本沒有相反的意思。因此這個教科書能在前后左右聯(lián)系下背景資料的話,就不會造成翻譯意思的誤解了。

另外一個例子就是日語單詞的”中繼“,當初教材里標注的意思是”轉(zhuǎn)播“,因為應用場景是衛(wèi)星的緣故,所以翻譯成了'轉(zhuǎn)播”,但是對于當初的學生的
以上的這些教科書翻譯的窠臼,當初費了學子的好多心力取死記硬背,不知道走了多少冤枉路,當真正弄懂了之后,多少年已經(jīng)過去了。